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3800米雪域高原完成眼内ICL手术,眼耳鼻喉科医院传递雪域之光

更新时间:2025-05-07 20:26:00

近日,在海拔3800米的西藏日喀则,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王晓瑛教授团队,以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成高海拔地区近视矫正手术——眼内镜(ICL)植入术,刷新了手术新“高度”,照亮了高原高度近视患者的清晰视界。

海拔3800米意味着什么?这里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70%,每一次呼吸都在与稀薄的空气艰难“博弈”,就连简单的行走都可能让来自平原地区的人气喘吁吁。而眼内屈光手术对精准度要求极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难度倍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视光学科及白内障与晶状体屈光手术学科的精锐医疗团队,怀揣着对医学的执着和对近视患者的关怀,齐心协力奔赴高原开展义诊、眼科培训、近视防控入校科普、白内障手术的同时,还为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眼内镜(ICL)植入术。

患者小彤(化名),近20年来一直被近视深深困扰着。他的双眼近视度数高达1200度。而另一位患者藏族小伙小索(化名),800度的近视让他在生活及职业选择上不得不面对诸多限制,小索的母亲也满是忧虑,“孩子的未来不能被近视束缚”。

手术当天,在护士长姜琳及护士李莹莹的紧密配合下,周行涛和王晓瑛教授全神贯注地投入手术。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仿佛时间在这一刻慢了下来。眼内镜(ICL)植入术,作为一种眼内屈光手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在微小的眼内空间中,精准地植入晶体,稍有轴位偏差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而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上,还要克服因缺氧导致的身体不适,以及手术设备可能受到的环境影响。但凭借着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两位教授仅用短短5分钟,便顺利完成晶体植入。

王晓瑛教授在术中

术后,两位患者缓缓睁开双眼,瞬间就清晰地看到手术室墙壁上的电子时钟。小索兴奋不已,下意识地比出“胜利”手势,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小彤则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连感叹:“原来世界可以这么清楚!”这份清晰,对于高度近视的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视力的改善,更是生活的全新开始。

次日,团队的李美燕副教授为患者进行复查,确认两位患者视力恢复非常满意。为了确保患者在高原环境下的术后安全,还给当地医生及患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于长期随访。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患者和家属倍感温暖。

本次手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医院援藏专家孙希才教授前期的周密筹备。从医疗团队的后勤保障,到手术环境的适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及团队的心血。孙希才带领团队提前规划,尽可能降低环境因素对手术的影响,保障手术万无一失。

周行涛教授感慨:“在高原地区开展高质量的高度近视眼内ICL手术,这次‘三高’,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医者初心的践行。”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到广袤的雪域高原,上海医疗专家们跨越山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担当。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