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老院焕新,他用三年时间打造“揭阳模式”丨粤来粤好百千万

更新时间:2025-07-23 19:05:00

清晨,榕江薄雾渐散,揭阳市人民医院这座百年老院缓缓苏醒。历经岁月洗礼,她曾因设备陈旧、技术滞后、管理僵化等问题,陷入发展困境,急需破局重生。

202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专家刘庆华教授肩负使命,挂职揭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近三年来,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老院蜕变焕新。羊城晚报深入走访,解锁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揭阳模式”,探寻刘庆华如何响应“百千万工程”,用医者仁心书写为民答卷。

初探揭阳:全面“体检”,精准把脉开方

刘庆华初到医院,眼前的景象远比听说的更严峻、复杂。他明白,要破局,得先为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方能找到病灶、对症下药。从宏观的全面预算到微观的每日车辆穿行数量,他事无巨细,逐一排查,发现医院缺乏系统精细管理,诸多环节存在漏洞,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资金浪费严重。这一全面“诊断”,为后续改革找准方向、立下靶标。

他把降本控耗作为突破口,“医院的每一份支出,要当成自己家庭花费一样,切勿浪费”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引导全院职工树立节俭意识。此前医院维保费用高得离谱,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费用直接砍半;花20 万元为全部科室新装电表,实施节能节电系列有力措施,当年省下400万元电费。要求审计科参与设备采购调研,有时审计科与职能科室之间因采购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他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论证过程,“这说明审计监督真正发力了,医院的钱袋子有人守住了。”

医院引入耗材SPD精细化管理模式,由第三方平台精准供货,启用“用后结算”,杜绝过度采购与库存积压;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耗材使用的全透明化、全程追溯管理,有效遏制了耗材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既为医院削减耗材管理与损耗成本,也减轻了患者负担。

为了时刻了解医院运营情况,刘庆华索性大多数时候就住在医院,穿梭于病房、诊室、各职能科室之间,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2023 年,医院运营成本降低6000万元,扭转连续三年业务亏损的局面,实现收支平衡,为后续改革筑牢根基。

变革揭阳:“猛药”去疴,老院重振生机

解决成本问题后,刘庆华聚焦医疗内涵建设,开启一场旨在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深刻变革之旅。彼时,医院诸多管理岗位空缺,科室管理力量青黄不接,收入与工作量脱钩,部分人对他这位空降领导者心存观望。他依据前期民主推荐和业绩调查,按程序选拔了59名年轻干部,精准安置于科室的关键岗位,为医院的中坚力量注入了一股鲜活的血液。

绩效工资改革成为变革关键。他构建以工作量、工作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以科室主任的绩效工资为例,依据管理成效,在0.8倍与1.7倍之间动态浮动,形成了一套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体系。同时,绩效制度兼顾校正机制,针对急需紧缺专业、重点专科及承担重大公共任务的科室,如儿科、急诊科、精神卫生、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人才相对紧缺、工作强度大的科室设置倾斜系数,在合理拉开薪酬差距的同时确保公平。

刘庆华借助“最强后援”推进医院专科建设、大力提升诊治水平。中山一院的曾进胜、王子莲、朱庆棠、周灿权等16位顶尖专家开设名医工作室,定期出诊、查房、手术,开展80多项前沿新技术项目,填补揭阳地区多项技术空白。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疑难重症救治能力,让本地患者实现了 “大病不出市”的便利,免去了跨区域就医的奔波之苦。

心外科蔡伟明主任医师亲历了医院近三年来的活力蜕变。尤其是心脏外科的发展,更是让他深感自豪。“在中山一院张希教授团队的帮扶下,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7例复杂心脏外科手术。”他介绍,心外科手术被誉为 “皇冠上的明珠”,是因为需要在心脏停跳时进行精细操作,对医生技术的娴熟度、团队配合的默契度以及支持设备的要求都极高,也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此前,揭阳地区已多年未开展此类手术,患者确诊后需远赴广州求医。

首例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正在进行中

“我们家离医院才几分钟车程,需要什么东西,一个电话马上就有人送来了。”35岁的揭阳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他和妻子走访了广州多家三甲医院,经反复权衡最终决定回揭阳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即将出院。他算了一笔账,若是在广州手术,报销比例低,再加上交通、住宿费用,至少要花十几万元,而在揭阳做手术,报销后仅需自付3万元。

医院还新建了肾脏病中心、生殖医学中心等特色专科,近三年来新增11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加上原来的5个,现医院共有16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节节攀升,越来越多患者“用脚投票”。三年来,门急诊量提高47.31%、住院量提高24.06%、手术量提高29.13%,四级手术量增长29.07%。同时,医院科研教学水平也得到历史性飞跃,实现揭阳卫生健康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2024年首次执医考通过率提升至92.16%(之前为67.65%),2025年首次结业考通过率达100%(之前为81.63%),均创历史新高。

这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变革:患者费用负担显著减轻——近三年来,患者人均住院费下降了2735元!大手术例数增多,按常理应拉高平均住院费用,但医院却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不升反降”的逆袭。如推行SPD耗材管理模式,有效遏制了不合理使用高价耗材的现象;每月对“问题处方”进行公示并落实处罚,杜绝了大处方、不合理处方,促进药品费用下降;将病床周转率纳入科室考核指标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进一步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医院职工收入稳步提升,平均薪酬上涨7%,职工的积极性、服务意识明显提高!

深耕揭阳:厚植文化,固本培元启新程

医院中心有一处幽静的小院,古朴建筑风格搭配淡黄色外墙,格外雅致,这是医院前身“真理医院”的旧址。院子中央,一株玉兰树挺拔而立,历经百年风雨,默默见证着医院的变迁。刘庆华到来后,将老旧的院子修葺成院史馆,承载医院的历史记忆。他深知,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建设对于凝聚员工力量、提升医院向心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站在小院中,凭栏远眺,一座26层门急诊住院综合大楼拔地而起,这栋现代化医疗地标,是2023年6月在刘庆华的全力推动下,得益于当地政府鼎力支持而全面启用,有效缓解床位紧张,且实现门诊“一人一诊室”,患者“足不出楼”完成就诊流程,极大地提升了就医体验。

不远处,一片工地正热火朝天地施工着,5栋老旧住宅楼已被拆除。“这里将建一栋15层的医技综合大楼;同时,医院旧门诊楼即将拆除,将新建一栋13层的综合楼。届时,医院的发展将迈向新的高度。”刘庆华置身废墟,却看到医院未来蓝图,语气满是期待。尽管深知当大楼未来落成时,自己挂职期满已返回广州,但他从未将自己视为这里的过客。

相反,他早已把自己当作揭阳的一分子,渴望为这片土地留下些什么。“他比我们揭阳人还揭阳人。”一位医院职工这样评价他。当中山一院的专家前来揭阳举办培训班时,他邀请全市各级医院的骨干参加,毫无保留;他参加全国各地学术会议讲课时,课件前5页宣传揭阳历史和文化,不遗余力。

刘庆华没有私心,一心为揭阳发展着想,揭阳市委市政府给予他极大信任与支持,成就“双向奔赴”佳话。改革触动部分人利益,他坦言:“有70%的干部职工满意,我就满足了。”从肾病专家跨界到医院管理者,他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打造出“揭阳模式”。 谈及转型,他说:“学生时代筑牢知识根基,中山一院打磨专业能力,三次援藏经历锤炼坚韧心智,这些都为我从事管理打下基础。”他深知管理是一门专业学问,便将其当作全新学科来钻研。他从书本汲取知识,从高水平医院院长论坛借鉴经验,更从“娘家”中山一院学习各项管理模式。遇到难题,第一时间电话咨询,中山一院相关科室倾囊相授。刘庆华感慨:“中山一院在学科建设、各方面管理上给予我巨大支持。”凭借两大后盾的底气,他在改革浪潮中披坚执锐,无畏风浪。

刘庆华院长受邀参加中国医师协会2024年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在“百千万工程”推进中,揭阳市人民医院的华丽转身,是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刘庆华以医者仁心为笔,以改革创新为墨,在揭阳大地上书写守护人民健康的温暖答卷,也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路径。

文 | 记者 陈辉图 | 医院提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