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丝绸之路周”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本届“丝绸之路周”主题为“丝连古今 路通山海”,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宾省(区),巴西为主宾国。
开幕式上,作为“2025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之一,“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主题特展同步启幕。该特展分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缘起”“游牧农耕民族的印记”“华夏多元文明的交融”“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4个单元,共展陈文物213件(套)。其中,展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鄂尔多斯博物院、赤峰博物院等内蒙古6家文博单位文物181件(套),包含一级文物63件(套)。展览通过展示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等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全方位呈现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0日。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从精美文物中感受到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交汇,感受到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传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当晚举行的内蒙古之夜暨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草原丝绸之路”主题策展推介颁奖典礼上,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之庸作内蒙古文化分享,介绍了墨绿色带把莲花纹玻璃杯等4件精美文物,讲述文物背后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相辉映、交流互鉴的生动故事。马头琴齐奏《海木日》、歌曲《天边》《辽阔的草原》等彰显北疆文化魅力的文艺节目,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内蒙古之夜在磅礴激昂的马头琴经典曲目《万马奔腾》中圆满落幕。
“希望以参加‘丝绸之路周’活动为契机,充分展示内蒙古地区的珍贵文物,推动北疆文化走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内蒙古,了解内蒙古的灿烂文化。”盖之庸说。
据了解,“丝绸之路周”期间,内蒙古多名文博专家将参加“守护丝路文明:博物馆对话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讲好草原丝绸之路故事,推动北疆文化走出去;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设置了内蒙古文创产品展区,展销内蒙古博物院、鄂尔多斯博物院、赤峰博物院等文博单位的文创产品;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浙江广电交通之声少年记者团推出“万里同行·从浙江到内蒙古”少年研学之旅,将联动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昭君博物院、乌兰察布博物馆,通过文物寻宝、生态实验等创新方式,让青少年体验北疆文化独特魅力。
据悉,“丝绸之路周”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内蒙古主宾省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承办。“丝绸之路周”活动自202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吸引全球22个国家200多家文博机构、2000余万人线上线下参与,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存霞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