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炮打蚊子”新解

更新时间:2025-05-06 12:30:00

歇后语“大炮打蚊子”,后面常接“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但日前在采访一位市委领导时,他却说,中央和省里下发的文件,我都要逐字读、反复读,希望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人说我是想用“大炮”打“蚊子”,看似不可能,但结果是“蚊子”被消灭了,也就是问题解决了。

现实的结果,让人们重新思考“大炮和蚊子”的关系。

一种“大炮和蚊子”,有人将其比作国家政策和现实问题。“大炮”射程远、范围广,偏向于宏观;“蚊子”成群结队、萦绕四周,多琐碎而具体。以宏观政策解决基层具体问题,确实隔着一个逐级分解细化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炮”用不上。仔细分析国家政策,就是在把握趋势,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从而找到“蚊子”产生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1989年,清原农民徐等一从新闻联播中得知珍贵中药材龙胆草的野生资源几近枯竭的消息后,开始尝试人工种植并取得成功,成为蜚声全国药材界的“东北药王”。这就是认识到“大炮”价值并充分使用的鲜活证据。

另一种“大炮和蚊子”,可以用来比喻全面扫描与精准打击。文件和政策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就像“大炮”的远射程和广覆盖,一域一地的诸多问题都有可能在其政策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文件和政策的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又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拿出“打蚊子”的细致,才能精准找到政策落地的入口,从而让政策为我所用。

曾听过一个案例,我省某市申请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项目。辽宁并不在南水北调工程范围之内,貌似不可能之事,就是因为申请者在政策中找到可能,最后成功“上桌”。

还要补充一点,文件中不仅有引领和倡导,也有提醒和警示。细读远方蝴蝶扇起的翅膀,才能提前做好防风的准备。反观那些将读文件比作“大炮打蚊子”者,他们通常的做法是什么呢?画圈——看过了,知道了。简单一个圈,将资源和机会圈出去了,却将风险和隐患圈进来了。

政策不仅是规则,还具有杠杆效应。通过系统性解析政策意图,预判文件导向,构建合规竞争力,就可能将政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由此,重新看“大炮打蚊子”,就是一升一降,以升维跃迁的心态去研读政策,以降维打击的力度让政策落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