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梁现瑞 每经编辑:陈鹏程
前段时间去成都东安湖体育馆听演唱会,因为车太多,车位不足,还没到体育馆,就被交警指挥分流到更东边的一个停车场。
那里距离体育馆还有三四公里路,步行过去至少得半个小时,而眼看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怎么办呢?
一筹莫展时,一辆火三轮轰鸣着冲到我们面前:“体育馆体育馆!20块钱一趟,走不走?”
傻子才不走呢,一家人挤进三轮车,十分钟不到就把我们顺利送到。
路上,我在和师傅的聊天中得知,他就是龙泉驿区的农民,平时打零工,前几年开滴滴,勉强维持家用。
成都大运会后,主场馆内的演唱会逐渐多起来,几乎每周都有,但由于体育公园距离最近的地铁站有近4公里,很多观众都是开车或者打车过来,下车点距离场馆同样有几公里。
观众的痛点正好被这位师傅看到,他就买来一辆三轮车,干起了摆渡这门生意。一场演唱会下来,仅他一个人就可以接二三十单生意,挣五六百元,比开滴滴强多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车身上写的广告语“路太偏、赶时间”。据他说,完全是自己想出来的。
在他看来,虽然现在交通方式已经非常多元了,仅城市内就有地铁、公交、私家车、共享车等等,但火三轮还是有自己的空间,那就是有些很偏远的地方,没有地铁公交,而市区内尽管什么交通工具都有,但又经常堵车。火三轮恰好不仅没有这些烦恼,而且兼具了快和有的优势,填补了市场空白。
在很多人眼里,火三轮是非常落后的交通工具,而且上路还是违法的,但在现实中,他们却没有完全被市场淘汰,值得我们反思。
“天生我材必有用”。火三轮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当前各行各业内卷严重,同质化竞争异常惨烈,什么行业赚钱大家一拥而上,相互踩踏,最终利润摊薄,赚不到钱。
与其这样,不如向火三轮学习,明确自己的优势,聚焦市场的痛点,两者完美结合,不愁没有自己一碗饭。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