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高耗”到“高效”:呼和浩特绿色转型进行时

更新时间:2025-09-04 06:55:00

走进新城区讨思浩村的嘉仕蓝莓智慧园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对蓝莓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使水肥利用率提升60%—90%。通过精准测算农田灌溉水效系数,园区将传统渠灌升级为滴灌、微灌系统,并科学调整种植结构,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稳定保持在0.65以上。

在内蒙古德昇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升级后的设备可将污水处理再利用到厂区绿化等处,每年可节约用水约320吨。公司负责人岑建强介绍,将传统染缸升级为自动化染色后,公司总用水量减少了近两成,废水排放量减少了五成,企业因此获评市级节水型企业。节水改造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也减轻了环境负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新城区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推进工程管护建设,严格落实计划用水管理,在辖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新城区农牧水利局副局长薛俊平表示,新城区还将继续在各领域构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能”。

走进位于武川县的内蒙古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全封闭式物料堆棚存储项目正加速推进。机械轰鸣声中,一项聚焦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环保工程雏形渐显。作为武川县推动工业领域绿色转型的关键项目之一,该项目不仅将解决上游矿山、建材企业废石料、粉煤灰等废料废渣的处置难题,更以“变废为宝”的思路为当地产业告别“高耗”模式探索出新路径。

“全封闭式物料堆棚存储项目建成后,能对工业固废进行集中收纳,通过科学配比转化为水泥生产原料,既大幅减少了露天堆放带来的扬尘污染,又提升了资源循环利用率,真正实现‘废料’向‘原料’的转变。”该公司经理助理李建兵指着项目建设现场介绍,这一工程的落地,是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为武川县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武川县在工业绿色转型上持续发力,立足风光资源禀赋与产业升级实际需求,通过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破解传统产业“高耗”难题、推动存量产业绿色改造,重点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以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逐步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发展路径。

武川县地处风光资源富集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依托区位与资源优势,武川县着力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一批风、光、水电场站,总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武川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更多绿色项目正加速落地。其中,可镇100兆瓦独立储能电站已并网发电,远景100万千瓦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力争年底前建成并网,高登赛3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已取得相关指标,为武川县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从废水排放量减少到经济、生态效益双提升,从工业固废的循环利用到清洁能源的链式发展,呼和浩特市正以一个个具体项目为抓手,稳步推进产业从“高耗”向“高效”、从“传统”向“绿色”转型,用实际行动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刘沙沙 实习记者 贾思敏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韩舒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