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回顾春日的临沂,风里裹着清甜的花香。雕塑公园的梅花绽放,汉服姑娘的裙裾掠过缀满露珠的梅枝;园博园的牡丹雍容华贵,在游客的驻足围观下缓缓舒展花瓣;广州路的樱花如云似霞,骑行少年的衣角掠过簌簌飘落的粉白花瓣……临沂这座北方城市,以花海为卷,书写着关于春天的动人叙事。
从“三季有花”到“四季可赏”,从“打卡拍照”到“沉浸式体验”,临沂的赏花经济早已超越单纯的景观打造,成为市民触摸城市温度的日常。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让我们一同走进临沂市民的赏花世界,探寻“花漾临沂”背后的故事,感受这座城市在花海中的蓬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雕塑公园:梅山秘境的诗意邂逅
3月14日,雕塑公园的梅花主题活动拉开帷幕。60余株新增的朱砂梅、绿萼梅与原有梅林相映成趣,形成“梅山秘境”的独特景观。古风拱门、油纸伞长廊与祈福灯笼阵点缀其间,让人仿佛穿越千年。
“从前只知道梅花好看,现在才知道原来朱砂梅的瓣尖能当胭脂。”退休教师徐先生特意穿上藏青色唐装,跨过“梅山秘境”的古风拱门,空气中浮动着冷香,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来雕塑公园。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200余株梅花渐次铺开:朱砂梅如跳动的火焰,宫粉梅像天边的霞霭,最珍稀的绿萼梅玉树临风,枝条上垂着晶莹的花苞。

市民张女士带着女儿在梅林间穿梭,手持团扇定格与红梅的合影。“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品种的梅花,园区还设置了梅花诗词展板,赏花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张女士边通过园区的展板教孩子辨认不同品种,边吟诵着挂在枝头的各类诗词。
梅林深处的文创市集飘来阵阵甜香。“梅香糕”摊位竹笼掀开,米糕上点缀的青梅碎酸甜扑鼻;隔壁的文创摊位展示着手工压花书签,用掉落的梅花瓣制作,每一片纹路都不相同。最热闹的当属“梅香墨韵”书法区,书法爱好者们现场挥毫,免费为市民题写“梅开五福”“暗香疏影”。
暮色降临时,园区的亮化工程亮起暖黄灯光,橘色的祈福灯笼点缀着梅枝,霓虹灯下尽是梅花诗词。“小时候父母总说‘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带他们看真正的梅林,才懂古人的浪漫。”28岁的晨晨特意带父母夜晚来看梅。
樱雪纷飞:广州路的粉色乌托邦
4月上旬,广州路两侧的樱花迎来盛花期,粉白相间的樱花如瀑布般垂落,形成长达数公里的粉色长廊。
“昨夜还是零星花苞,今早的樱花已盛开七八分。”骑单车经过时小李刹车驻足。关山樱的重瓣如层层叠叠的绢纱,在春风里簌簌飘落,人行道成了粉色花墙,连非机动车道都落满花瓣,像被画家随意泼洒的颜料。

“妈妈你看,樱花雨!”5岁的朵朵站在树下,张开双臂接住飘落的花瓣,父亲赶紧掏出手机录像,背景里是拱形长廊与樱花交相辉映。更远处的地方,穿汉服的姑娘们手持团扇漫步,裙摆扫过路边的樱花,惊起一片花雾,自媒体的镜头将这一幕幕记录下来。
瑞德姆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排成小队,每人拿着画本记录樱花:“樱花有五片花瓣,叶子边缘像小锯齿!”带队的老师说:“我们把课堂搬到花树下,让孩子触摸春天。”

“从最早的人民公园月季,到现在的广州路樱花,城市越来越会‘打扮’了。”在路边长椅旁,56岁的摄影爱好者陈先生支起三脚架,镜头对准逆光中的樱花。
55岁的环卫工刘大姐推着清洁车缓缓前行,“这两周每天要扫三大袋花瓣,可看着人们拍照笑得那么甜,累也值了。”
园博园:国色倾城的牡丹盛宴
走进园博园菏泽园,1700平方米的牡丹园如打翻的调色盘:姚黄贵气,魏紫典雅,豆绿清新,最惊艳的是首次引进的“太空牡丹”,花瓣边缘泛着金属光泽,仿佛来自星辰的馈赠。68岁的花卉爱好者吴大爷拿着放大镜观察“花二乔”:“这朵花半红半白,像京剧里的穆桂英,刚柔并济。”

牡丹亭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在展示剪纸技艺,红纸翻飞间,一朵立体牡丹跃然而出;亭旁空地上,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正演绎古典舞,水袖拂过盛放的牡丹花丛,裙裾间绣着的牡丹纹样与真花相映摇曳,恍若花仙临世。牡丹花丛曲径处,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有人用胭脂红勾勒牡丹雍容花型,有人以水墨写意展现白牡丹清透之姿,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欣赏。斗花擂台围满市民,退休阿姨们捧着自家培育的牡丹参赛,评委从花型、色泽、叶片状态等方面打分。
穿过牡丹园,便是热闹的古风市集。卖糖画的摊位前围满孩子,糖稀在铁板上画出牡丹形状,趁热粘上竹签,举在手里像件艺术品;木影人摊位前,老匠人操纵身着牡丹锦袍的木偶翩然起舞,背景幕布上的手绘牡丹与木偶手中折扇上的金粉牡丹交相辉映,吸引众人围观。汉服租赁店生意火爆,老板熟练地为游客梳起发髻,插上牡丹发簪……
最让人驻足的是“牡丹科普长廊”,展板上图文并茂地介绍牡丹的药用价值、栽培历史。中学生小林边看边记笔记:“原来牡丹根皮能入药,花瓣可以做花茶,真是‘全身是宝’。”
紫雾轻笼:二月兰编织的童话世界
3月29日,走进柳杭管理办的沐光杉林,二月兰文化主题活动开幕,1.7万平方米的紫色花海如梦幻星河般铺展开来。紫色花海绵延至视线尽头,高大的杉树如紫色海洋中的灯塔,阳光透过枝叶在花海上投下斑驳光影,仿佛置身莫奈的油画。
家长带着孩子在花间漫步,聆听植物专家讲解二月兰的生长习性。“妈妈,这些紫色的小花好像星星呀!”5岁的朵朵兴奋地指着花丛。临沂北京路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沿着木栈道漫步,并进行二月兰绘画、垃圾分类绘画、手工制作等亲子文创互动体验活动。

不远处的亲子活动区,家长和孩子正在用二月兰制作压花书签,志愿者教大家调配环保颜料,在帆布包上绘制二月兰图案。“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花美,还要懂得保护它们。”活动组织者说。
栈道尽头的科普展板前,围着不少关注沂河湿地的市民。展板上展示着水鸟迁徙路线、湿地植物图谱,60岁的环保志愿者刘大叔正在给游客讲解:“二月兰的根能固土,花瓣能吸引蜜蜂,是湿地生态的重要一环。”他指着远处的芦苇荡:“再过几个月,这里会有白鹭栖息,欢迎大家夏天再来。”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牛 王雪
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