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码转型升级“密钥”,破除行业认知偏差——山科大“能动·思源”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侧记

更新时间:2025-05-11 14:18:00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刘瀚晖 徐展 青岛报道

“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目标是如何将宝贵的矿产资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地开采出来”“能源学子≠体力挖煤……”日前,在山东科技大学的教室里,采矿工程系主任蒋邦友副教授结合矿山透明地质保障系统、智能化综采(掘)工作面等典型行业案例,正在展示三维地质模型与智能化开采系统。展示中,传统认知中的“镐刨肩扛”场景已被智能巡检机器人、5G+透明工作面等科技图景彻底颠覆。台下同学专心听讲,对自身所学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能动·思源”专业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启动,引导学生立足能源本位,瞄准能源发展,建设能源强国。组建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的教学团队,通过名家讲坛、矿井实习、虚拟仿真课程等载体,引导学生深植“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四位一体的现代采矿理念。相关专业课教师为全体学生上了一堂堂精彩的专业思想教育课,让青年学生了解煤炭行业从“手挖肩扛”到“智能开采”的转型升级之路。

从专业内涵到行业前景,从人才培养到就业展望,主讲人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把与专业相关的一切信息掰开揉碎了讲,只为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魅力。工业工程系石永奎教授把课堂变成了“故事会”,围绕“我是谁”“Enjoy IE”“好奇心”“IE story”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IE故事”,通过讲述自己在国内外指导某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布局的历程,展示工业工程专业的魅力所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力学系班主任王子辉、张鹏飞两位老师以“青春力行,扬帆起航”为主题,分享了三位杰出校友的成功故事,并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以及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已经升学或就业的学长学姐也纷纷“登台开讲”,介绍学院的考研平台和实践机会,分享职业规划、考研就业等方面的经验,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同学们应该夯实基础、拓宽视野,树立专业自信,传承弘扬‘爱矿精神’的优良传统,主动融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希望同学们用扎实的专业本领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些寄语既是老师们的心声,也是专业设定的初心。面对社会上对能源类专业存在“工作环境差”“技术含量低”等刻板印象、甚至被贴上“苦脏累”标签的现象,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以“德育+科创+实践”的硬核育人模式,培养出一批兼具家国情怀、行业担当与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用实绩打破偏见——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前列,70%考研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学生年均斩获省部级以上科创奖项150余项,专利授权20余项,成为能源行业争抢的“香饽饽”。

“作为工作了36年之久的一名老教师,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不仅能在大学阶段收获课本上的知识,更能在矿井下这个‘大熔炉’里饱经锻炼、茁壮成长。”资源工程系郭忠平教授说,“算起来带学生跑过的矿山,少说也有百八十座了,带过的毕业生得有五百余人,帮助落实工作的学生一百二十余人。这么多年过去,看着这些娃娃从战战兢兢的新手,变成能独当一面的矿山脊梁,比啥都熨帖。”

从“不愿下井”到“主动扎根”,一代代能源学子的成长离不开德育铸魂。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能动·思源”专业思想教育是继“院士第一课”“劳模宣讲”等活动的延续。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注重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堂,引导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学院以“能动·思源”系列活动为载体,用德育铸魂、科创破壁、实践立身的育人逻辑,重塑能源人才形象——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兼具科技素养、家国情怀与创新担当的“行业守护者”。正如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绍杰所言:“专业思想教育要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筑牢能源安全‘国之大者’,把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拧成一股绳,在建设能源强国的新征程上,源源不断为国家培养出扛牢维护能源安全职责使命的时代新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